close

  編者按:2014年海南高考語文剛剛結束,作文題目一公佈,就引起了網上強烈關註。網友紛紛投稿南海網,參加“網友寫作文,名師來點評”徵文活動。截至下午4點,已經收到來稿110多篇,南海網擇優評選網友作文,並配發海南華僑中學語文老師王嫣雪和文昌中學語文老師林翠薇的評語,以饗讀者。以下是網友“周文偉”所寫的高考作文《請給一個沒有“傷害”的生活方式》。
  請給一個沒有“傷害”的生活方式
  南海網網友:周文偉
  網上爭議的廣西玉林狗肉節,越來越多的動物保護主義者參與到其中的抗議隊伍中,呼籲停止殺戮。
  其實,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很簡單。共同生活在大自然下,不論野生還是圈養,動物需要一種沒有“傷害”的生活方式。可以不愛,請別傷害。
  在國外,法律有規定禁止游人向野生動物喂食。因為他們知道,野生動物如果吃慣了人工喂養的食物,以後就慢慢喪失自己尋找食物的能力。
  然而在國內,卻有“相反”之事。
  2003年8月,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訓練場,一隻非洲雄獅被一頭黑牛反撲。人工喂養的獅子,完全喪失了捕食能力。如果將獅、虎那樣的猛獸當成貓來喂養,以後要想適應野外的生活很困難。
  2006年4月,經過了三年野化訓練的熊貓“祥祥”被放歸山林,成為第一隻人工圈養放歸野外獨立生活的大熊貓。然而次年2月,“祥祥”不幸死亡。
  野生動物的習性是經過了大自然的考驗長久演變而來的,其自然習性如果遭到人為改變,將難以適應野外的自然環境。喂食,雖保障了動物溫飽,但卻讓動物喪失了野外生存的最根本能力。
  有數據顯示,人為放生的鳥類在回歸自然後,存活率一般在20%以下。
  人類,同樣也會有其原本的生存狀態和生活習性。不要溺愛未成年人,因為他們會被寵壞。沒有自我調整的能力,會讓一個青年人變成有著二十歲的身體卻只有三歲智商的“特殊人”。
  2001年9月,就有媒體報道廣州市某高校新生因無法適應集體生活和住宿環境,連續失眠兩天后從宿舍樓6樓跳下身亡。後據其母講述,死者因是獨子,家庭條件優越,受到家人溺愛。
  2013年的“李某某”案引發社會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關註。事後,‘星二代’、‘官二代’一詞被炒熱。
  ‘星二代’、‘官二代’所謂的“胡作非為”問題並不只是國內才有。攝影師勞倫•格林菲爾德曾發佈的一組體現洛杉磯‘星二代’的圖片成為當時明星子女們糜爛與脆弱生活的殘酷寫照:豪車、濃妝、香檳……
  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一味地讓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對孩子的行為問題卻不以為然。
  溺愛孩子,結果就是變成寄生蟲。俗話說的好:花盆中長不出松柏,籠子里飛不出雄鷹。切記,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愛不是抱著孩子回家,而是給孩子指引那條回家的路。
  世間的萬物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尊敬大自然,尊重野生動物的生存法則,也尊重人類成長的生活方式。一旦失去生存的本能,受害的反而是這些野生動物、也或者是我們的孩子。
  請給一個沒有“傷害”的生活方式,讓其自然生長。
  王嫣雪老師點評:反向立意,現象排列,不言而喻。作者剪裁得當,行文節奏快而又前後勾連緊密自然,這是難能可貴的。但沒有傷害的生活方式的指向範圍還是比材料中培養其生存能力廣泛得多,前兩段的引論似乎與材料無關。
  林翠薇老師點評:本篇文章現實性很強,但作者沒有很好地審讀作文材料,將“自然保護區”錯看成“野生動物園”,致使 “如何讓動物回歸自然“的論述脫離了材料的含意,非常遺憾。
  資料鏈接:2014年海南高考作文材料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為喜歡動物而給它們喂食,某自然保護區的公路邊卻有如下警示:給野生動物喂食,易使他們喪失覓食能力,不聽警告執意喂食者,將依法懲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原標題:2014年海南高考作文網友作品1:請給一個沒有“傷害”的生活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xnyjd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